《园丁和木匠》【美】艾莉森·高普尼克
你以为孩子总爱胡乱地打闹?其实孩子在学习社交互动;
你以为孩子在安静地玩玩具?其实孩子是在探索世界奥秘;
你以为孩子因为无聊才问为什么?其实孩子是在寻找答案;
……
孩子在玩的时候,究竟在学什么?
他们又究竟是怎么学的?
孩子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什么?
书的导读
现如今,父母们普遍相信一个观点:只要通过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那么就会养育出一个符合自己预期的好孩子。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更是如此了。因为中产阶级父母们,更善于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模式,套用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比如,他们会像制定工作KPI一样,为自己的孩子设立出一个又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可是,这种趋于标准化的教养方式,真有这么神吗?

本书精华
通过在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作者高普尼克认为:这种由父母扮演主角的“教养”过程,不仅在模式上不科学,其实际达成的教养结果,往往也难以符合家长的心理预期。
一方面,没有任何一种教养方式一定是100%正确的。相信我们身边都不缺这样的例子:一些童年生活很糟糕的人,长大后却成为了慈爱的父母;一些为人非常好的父母,最终却养出了悲惨不幸的孩子。而就算是同一对父母,他们对自己教养方式的评价,也会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起起落落,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看法。
另一方面,“教养模式”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像工厂生产一样,出现了标准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方法。在这样的一个标准化教养过程中,家长就像是一个木匠,一丝不苟甚至是不容差错地打磨着孩子的棱角。而被当作为“杰作”的孩子,就得靠自己的成绩和业绩,来获得属于自己的定价。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这个词。当教养的标准化到达一个极致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沉浸于教养过程中的家长,越是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和成功的未来,孩子的成长过程就会越不快乐。
那么问题来了:
那咱们家长是不是只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个不管不顾的甩手掌柜呢?
作者高普尼克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不是不能作为,而是大有可为。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人父母,本质是爱。
从进化的视角来看,很多成年人之所以乐此不疲地要成为父母,主要是为了“过把瘾”,好趁机去塑造孩子的思想和人生。
但其实,真正为人父母的目的,或者说是本质,是为了和孩子一起建立起人类所特有的亲子关系。在这段关系中,由父母去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可以无所顾忌地提出前所未有的想法,做出意料之外的行动。
其次,好父母的定义是:成为园丁。
在并不科学的教养模式中,父母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制造标准化产品的木匠角色。但是,理解了家长和孩子的特殊关系后,家长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允许孩子自由成长的花园园丁。
这是因为,一位好园丁会让花园通过不断地调整,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天气和周围的生长环境,而在这种多变、灵活、复杂、动态的系统中成长起来的植物,往往要比最精心照料的温室花朵更加强健、更具有适应性。
所以,好父母也应该如此。不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聪明、快乐或成功的成年人,但一定要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新一代人,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将要面临的不可避免、不可预测的变化。

第三,无序和混乱才是孩子们生活的主旋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会生出特点各异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强项、弱点、智力水平都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可也正是这样的无序,让我们能够在进化的过程中,具备独特的优势,从而得以适应千奇百怪、不断更迭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对此,作者高普尼克提出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家里如果有个喜欢冒险的小孩,天天提心吊胆的家长就会希望孩子能够安安稳稳的,少做些有危险的挑战。可如果从进化的角度来想,喜欢冒险的人真的容易遇险,那为什么这个性格特质的孩子没有被自然选择早早淘汰掉呢?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冒险的好处更大,为什么胆小的孩子没有消失呢?
高普尼克认为,孩子之所以有多样性,就是因为时代在变,社会对人的要求也会相应地起变化。没有哪一种类型的孩子就一定能符合所有时代的要求。就比如,当现在的上学取代狩猎,而成为社会的主流方式时,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就成为了优势,注意力分散的就反而难以适应社会。
第四,年轻的大脑天生就要探索。
和地球上的其它物种相比,人类本就是最喜欢探索的物种之一,森林,草原,北极,荒野,撒哈拉沙漠,任何地方都有人类的生活。
与此同时,人类又拥有一个非常漫长的童年,比绝大多数物种都要长得多。这两重特殊性结合在一起,又为儿童的探索提供了契机。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正在发育的大脑会产生更多的神经连接,也更加的灵活。孩子的大脑,不仅神经元连接数目比成人大脑多,常用的神经连接还会变得灵活高效,并能横跨更远的距离,拥有更多连接的可能。正因为孩子的大脑其实可以毫不费力的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给予孩子多多的探索机会,也是符合大脑自身的需求。
作者观点
作者多次强调的观点: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几乎没有一个孩子真的能百分之百地按照家长的意愿分毫不差地一步步成长。所以,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不可控的变化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像一名园丁一样,既能为孩子创造一个受保护的培育空间,让他们探索、学习,并搞得一团糟,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从无序的探索转向有序,让他们拥有崭新的属于成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