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加] 戈登·诺伊费尔德 ;[加] 加博尔·马泰
0-18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作序推荐和主编;
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系列。
书的导读
很多父母常说:“我的孩子我还能不了解吗?”但事实是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逆反、攻击、欺凌等行为问题,却没有看见他们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
当孩子的内心意愿被深藏、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疏远和我们的关系,导致我们也无从看见孩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孩子不断积累缺失感,最终就变成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书精华
★为什么我们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首先是因为,孩子行为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关系问题,“依恋关系”是教养的根基。
已经晚上八点,12岁的小杰还在电脑前跟朋友聊天,作业还是一片空白。爸爸反复提醒了很多次,他似乎没有听到。他冲爸爸喊道:“别烦我”。爸爸说:“如果你做该做的事情,我肯定不会来烦你。”接着两个人吵起来了。最后小杰冲爸爸大喊道:“你什么都不懂”就“呯”的关上门。
在小杰和爸爸的互动中,小杰说“你什么都不懂”,其实背后的含义是:你们没有看到我在想什么,没有理解我的内心感受。当孩子的内心不被看见、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回应时,就容易出现对抗和拒绝我们的行为。孩子行为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和我们的依恋关系出了问题。
不管我们多爱孩子、多么有教养技巧,如果亲子关系关系不够牢固,教养就很容易出问题。想让孩子接受我们的抚育、服从我们管教,前提就是孩子可以感受到和我们之间有一种必不可少的依恋关系,相信我们有能力照顾他们、可以与我们亲近。当孩子想和我们亲近时,我们要看到孩子想要亲近的欲望,及时出现充当安抚者、引导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求,还要学会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在孩子真正独立成熟前,我们都有义务维系依恋关系。
其次:依恋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有一个标杆人物,一个集权威、联结和温暖为一体的力量源头,以帮助他们确定方向。他们需要弄清楚自己是谁?什么是好的?什么是真的?事情为什么会发生?等等。这就像小鸭子的印刻本能: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会立刻把鸭妈妈当做印刻对象,跟在鸭妈妈背后到处跑,留意妈妈的行为和移动轨迹,直到自己变成一个大鸭子。
孩子在成年之前都需要我们的引导。一旦我们忽视和孩子的关系,孩子不仅会失去方向,而且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比如自杀、欺凌等等。我们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需要充当教养孩子的主导者。
最后:依恋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同伴导向会替代我们对孩子教养的主导。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以我们为导向的氛围中,他们发展出的同伴关系并不会撼动亲子关系。但是当孩子感受到我们无法主导他们,并且他们对依恋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就会主动依赖同伴,不再相信我们。这就是“同伴导向”。孩子是不能同时向成年人和其他孩子寻求定向的,因为他们的大脑接受不了两个互相矛盾的指示。因此他们会在我们和同伴之间选择,决定接受哪一方的价值观、引导和文化。如果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建立好,同伴就会取代我们成为孩子的主导。孩子会模仿朋友的举止、听从朋友的话、连观点都要和朋友保持一致等等。
但是同伴是无法为孩子确定方向的,因为他们自己都不能为自己确定方向,就更无法引导别人。他们就像盲人领着盲人,并不是真正的向导。当孩子选择和同伴步调一致时,其实并不真正懂得自己需要什么。
因此,我们需要有理解力和同理心的对待孩子,满足他们的依恋需求,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充当孩子教养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