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有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以前觉得是个梗,自从自己当了妈,也得了这种强迫症,总担心宝宝吃不饱、穿不暖。
我儿子挺挑的,之前还喝奶的时候,就对奶粉和奶瓶特别挑,5个月之后慢慢过渡到辅食,我更是在这上面用尽了浑身解数,我几乎不买成品辅食,都是自己亲手做,但是我儿子总是不领情,每次吃饭都是一场“战斗”,得哄着吃,而且总是稍微吃一点就不吃了。我一边懊恼自己的“厨艺”不被认可一边担心孩子吃不跑。带娃这件事儿,逐渐变成一件心累的事。

最近读了《临在的宝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书中也用了一章节讲述宝宝喂养这件事:
1、很多时候不相信宝宝能吃饱,可能跟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
书中一位母亲讲述了她的童年经历和感受“我总是被告知,能吃到这个食物我们有多幸运,难道不知道非洲人正在挨饿吗?然后我的父母会拿出食品的购物发票,告诉我们这顿饭要花多少钱。“
“很多成人在小时候,自身关于食物喜好的自我调节机制曾经受到干扰。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么有时候你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饿了。”
2、意识到心理层面的原因,学会信任宝宝:
“想要开始信任宝宝的自然食欲,有益的做法是,你要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如何不被信任,并表达与这些记忆相关的感受。这有助于你在面对宝宝的进食习惯时放松心态,也能带给你更多的自信,放手让宝宝变得更自主。“
3、把宝宝进食的问题和情感分开:
“另一种常见的感受是愤怒。它可能是一种挫败感和沮丧,因为你带着爱心和关心准备的食物,宝宝却不肯吃。事实上,你甚至会觉得宝宝在冷漠地拒绝你的爱意。”
“如果在你心里,你能记得把食物和爱分开,那么当宝宝不愿意吃你准备的食物时,你就比较容易保持冷静和客观。”
其实不仅仅是喂养,很多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是因为把问题本身和爱做了捆绑,把宝宝的一些正常行为当做拒绝妈妈的爱,引起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临在的宝宝》这本书从宝宝出生后、哭泣、进食等7个场景,分析了66个常见的育儿问题。看完后我不仅更了解宝宝,也更了解了我自己。从当下养娃的场景回溯自己的过往经历,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并发现了潜意识里的不正确思维。读懂宝宝的行为语言,信任他,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