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孩子就是毁掉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爱就是满足孩子所有的愿望,哪怕它违反了规则,哪怕它与自己的需求相冲突。所以,为了讨好孩子,他们会纵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或无法接受的行为,或者当出现亲子冲突的时候,牺牲自己的需求,满足孩子的愿望,让孩子成为冲突中的赢家。而事实上,过度纵容的教育方式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让你和孩子都感到痛苦,纵容孩子就是毁掉孩子。

1. 纵容孩子的害处

  1) 不利于移情能力的发展

  移情能力是社交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移情能力强的孩子善于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情感,察觉那些微妙的社交线索,解读复杂的社交关系,洞察别人的动机和目的。而过度纵容的教育方式会阻碍孩子移情能力的发展。我们通过苏尔泰博士在“临在的宝宝”中提供的一个案例,来解释这一点:

  一位母亲允许宝宝在她的肚子上爬,虽然这让她觉得很不舒服。她没能说“不”,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需求,因为她担心会让宝宝失望,会打消宝宝获得身体接触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会接受到两个完全矛盾的信息:1)在妈妈肚子上爬是被允许的,2)妈妈脸上有痛苦的表情。于是,宝宝会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让妈妈不舒服,但是妈妈却没有制止他。如果这种混淆的状况经常重复出现,最终,宝宝会开始不相信自己的感知,对那些能帮助他对别人的感受和需求保持敏感的,微妙的、非语言的信号(比如,语气、表情、肢体动作),他会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干脆当作看不见。当他长大后,他会对别人的感受和需求非常迟钝。

纵容孩子

  2)让孩子变成一个真正的“自我中心者”

  6岁以下的孩子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倾向于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不大理会旁人的感受和愿望,除非你告诉他们,这是他们在认知发展上的局限性。所以,如果他觉得在妈妈肚子上爬很好玩,他认为你也会觉得好玩。

  当父母纵容孩子的时候,他们并不将自己的感受、愿望和需求告诉孩子(比如,“妈妈很不舒服,妈妈希望你在床垫上爬,不要在我的肚子上爬”),要求孩子改变不良行为。相反,他们只是单方面地满足孩子的愿望,于是,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别人也有需求。或者,他可能会学到,他的需求比别人的需求更重要,他可以为所欲为,哪怕在过程中会伤害别人。因此,父母纵容的行为阻碍了孩子的社会化和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当他长大后,他会变得自私和无法满足,无法学会换位思考,或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3)不利于形成规则意识

  为了讨好孩子,纵容孩子的父母常常会无视规则的存在,或者在设立限制时不一致,管不管孩子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心情和状态。如果父母心情好,或者太累了,懒得管,孩子甚至可以一整晚打游戏,不做作业,或者把饼干当饭吃。因此,孩子很难形成规则意识。他们会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4)没有关注孩子真正的需求

  纵容孩子,并不等于满足孩子真正的需求。

  比如,孩子的某些恼人的行为(比如,故意拿金属勺子敲盘子)是为了获得你的关注,或者等你说“不”,然后他就可以哭或发脾气,为压抑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如果你一直说“Yes”,允许他继续敲,那么,他依然得不到你的关注,或者没有了哭或发脾气的借口,因此无法释放情绪压力。

  再比如,孩子要打游戏,不愿意写作业,而他的真实需求其实是获得学业上的帮助。因为作业太难,他没有信心独自完成,所以感到焦虑而逃避责任。虽然你允许他打游戏看似满足了他的愿望,但是你并没有满足他真实的需求。

  这种表面上的纵容所导致的未满足的需求会造成持续的情绪压力,导致更多的不良行为。

  5)父母会开始怨恨孩子

  纵容还有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大问题。如果父母总是牺牲自己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怨恨和愤怒就会逐渐累积。比如,一位妈妈因为宝宝不肯坐安全座椅,从未开车带着宝宝去过任何地方,结果,她能与宝宝同去的地方就只有附近的公园和有限的几家商店了,于是她开始感到怨恨。这种怨恨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全和焦虑,为了打消疑虑,确认父母的爱,他们会变得索求无度和过分黏人。这看似有点自相矛盾,因为你为孩子牺牲得越多,他们可能感到更不安全。

  另外,因为父母的“自我牺牲”不可能长久,当他们再也不能容忍孩子的行为时,纵容的父母会诉诸于专制和惩罚性措施。研究发现,相比一贯专制的父母,这甚至更加令孩子困惑,造成日后严重的行为问题,比如,攻击性行为。

2. 父母该怎么办?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合理的界限,从长远来看,父母的纵容对孩子、对父母,或者对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利的。但是,不纵容孩子并不等于无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那么,父母该怎么办呢?

  1)明确沟通,果断行动

  为了避免纵容带来的问题,一旦孩子做了你认为无法接受的事情,最好的做法是实话实说,明确地进行沟通(规则,或你的感受和要求),并且行动果断(但是不要惩罚)。例如,你可以说:“你不可以在妈妈肚子上爬”,或者,“我觉得肚子有点疼,我希望你下来”,然后,将宝宝从你的肚子上抱起来。

  2)以其他方式满足孩子需求

  规则或限制本身并没有害处,前提是孩子的需求能以其他方式得到满足。比如,宝宝需要身体接触和亲密感,所以他在你的肚子上爬。那么,你可以建议他玩一个骑大马或“卷寿司”的游戏,这个游戏你能接受,同时可以满足他对身体接触和亲密感的需求。

  3)做出补偿

  如果你无法满足他的这一需求,你至少可以做出补偿,满足他的其他需求。比如,建议他寻找藏在毯子底下的玩具,以后再找机会玩身体接触游戏,或者仅仅是对他的愿望表示理解(“你很想玩爬爬的游戏,你觉得很好玩,妈妈知道。”)。

  因此,惩罚是有害的,未满足的需求是有害的,但仅有限制是无害的。只有当宝宝的合理需求没有以任何方式得到满足的时候,问题才会出现。

育儿知识

为什么不能惩罚孩子?

2022-8-17 17:51:42

育儿知识

宝宝哭闹怎么办

2022-8-18 10:37:14

搜索